山东德州:信用就医模式实现市域全覆盖
就诊过程中多次交费、拿药报销时多次跑腿,是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题。德州市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应用场景,通过简化就诊流程和支付环节,实现患者、医院、社会多方共赢。
自2021年11月试点以来,已在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宁津县人民医院等15家公立医院完成上线,实现了市域全覆盖。目前,累计签约10万人,授信金额7200余万元,服务6万余人次。信用就医应用场景获得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被列入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佳案例、2022数字政府管理创新类成果案例,有关做法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免了预交费 亮码即可看病拿药
前不久,宁津县参保职工杜梅梅体验了一次信用就医。
她因咳嗽多日来到宁津县人民医院就诊。得知杜梅梅有职工医保,医院护士便指导她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德州医疗”的“舒心就医”模块进行签约,成功获得了700元信用额度。
凭此额度,杜梅梅直接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出示同步申请的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医生便开始了问诊,并根据检查结果开具了治疗药物。
“诊间无须预付费,费用先从信用额度扣除,只要72小时内支付个人承担的部分即可,还能优先用社保卡余额支付。”杜梅梅说,以前来医院先挂号,然后找大夫开单子,再去门诊排队交费,交完费排队做检查,就诊结束后再去窗口医保报销,现在有了信用就医,来到门诊直接找大夫看病、做检查,省去了交费、报销排队的时间。
宁津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市信用就医的首批试点医院,已有2万余名患者享受到“先看病、后付费”,累计授信额度500余万元。
指尖操作即报销 数据流通代替患者跑腿
同样感受到信用就医便捷的还有德城区参保职工李平。
11月3日,李平因为失眠焦虑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主治医师为他开具了3种药物,总共花费347.08元,他回家后通过手机确认付费,因为此前就诊累计超过了400元起付线,医保报销了172.75元,个人用医保电子凭证线上支付了174.33元。
德州市医保中心信息统计分析科科长马澎介绍,信用就医医保减免过程主要是通过医院线上系统抓取患者的就医交费信息,与医保参保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按报销比例计算出数额后,用花费总额减去报销数额,直接将患者所需要支付的数额呈现出来。与以往窗口核算不同,如今不需要中间环节的诊疗单,而是通过机器核对,更加准确高效。
一系列的流程再造,让数据流通代替患者跑腿,大大缩短了门诊就医时长,通过对部分典型患者的调查发现,该模式下平均就诊时长由3.5小时缩短至45分钟左右。
市域全覆盖 6万余人次已享改革红利
群众就医便捷的背后,是医保、大数据、卫健、发改等部门和各级医院多方努力的结果。
“搭建这个平台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七方联调,七方除了‘信用就医’平台,还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卫健部门的‘德州医疗’平台和统一支付平台、医保部门的医保结算系统、发改部门的信用体系、银行的支付系统。其中,医院信息系统是基础,通过将几方接入这一系统并形成串联,从而打通数据壁垒,最终惠及患者。”德州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张枞介绍。
信用就医还与德州市信用体系联动。根据系统对个人的信用评价,参保职工签约后即可获得700元至1000元的信用额度,该额度经大数据测算,可以覆盖大多数普通门诊患者的就诊费,凭此额度签约患者可直接进入就诊流程。在应用过程中,如果按时还款,将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如欠款不还,该服务将暂停,还会影响系统对个人的信用评价。
经过2年探索,信用就医也在根据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升级。比如,为了不让老年人等群体在智能化时代掉队,信用就医特别开通亲情账号功能,通过共享信用就医额度,年轻人可以代替老年人线上挂号、支付,老年人仅需身份证就可享受信用就医服务。
作为首批试点医院,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根据信用就医试点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缺少人员类别划分、普通医保与特殊险种报销冲突等问题,对线上系统进行了持续改进,通过标注普通、特病、慢病、生育4种就诊类别,对患者类别进行精细划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报销。
“我们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现场观摩,充分了解市民信用就医的现场体验,听取意见建议,围绕医保实时报销、个人信用额度恢复、医院系统流程改造等,累计解决4大类10余项细节问题。”德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化科科长王正福介绍。目前,全市每个县市区都至少有一家公立医院上线了信用就医,实现市域全覆盖,6万余人次已享受到改革红利。
为进一步扩大信用就医受众范围,日前,市医保局牵头引进商业银行,通过银行授信,将个人信用额度提高到每人3万元,受众由参保职工扩大到包括参保居民在内的所有医保参保群众,应用场景由门诊扩大到住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齐河县人民医院正在试用,其他医院也在推进。